摘要:针对红外检测中发现的某市供电公司10kV物流313线14#小号侧耐张线夹过热现象,通过对耐张线夹发生过热原因分析,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了故障隐患,为防止今后出现类似情况提供了经验。
缺陷发现过程及现场检查
2015年7月,杭州美盛红外在协助某市供电公司在进行红外检测时,发现某市供电公司10kV物流313线14#小号侧耐张线夹出现过热现象。


检测结果:
C相R01最高温度为93.1℃;
B相R02最高温度为40.8℃;
A相R03最高温度为29.6℃。
参照《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》DL/T664-2008附录A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表A.1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:
设备类别和部位: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;接头和线夹;
热像特征:以线夹和接头为中心的热像,热点明显;故障特征:接触不良;
缺陷性质:一般缺陷(温差不超过15K,未达到严重缺陷的要求),严重缺陷(热点温度>90℃或δ≥80%),危急缺陷(热点温度>130℃或δ≥95%)。
此设备发热属于严重缺陷。
原因分析
根据实践证明,高压线路中线路金具的热缺陷较多,集中在耐张线夹、跳线线夹、接续管等机械连接部分。据杭州美盛红外检测统计数据来看,可以看到线夹和刀闸触头的热故障占整个外部热故障的70%,其造成过热的主要原因有:
1、氧化腐蚀。由于外部热缺陷的导体接头部位长期裸露在大气中运行,长年受到日晒、雨淋、风尘结露及化学活性气体的侵蚀,造成金属导体接触表面严重锈蚀或氧化,氧化层会使金属接触面的电阻率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。
2、导线接头松动。导体连接部位在长期遭受风力作用下摆动,使导体压接螺丝松动。
3、安装质量差。1)如接头紧固件未紧到位;2)安装时紧固螺丝上下未放平垫圈或弹簧垫圈,受气温热胀冷缩的影响而松动;3)线夹与导线接续前未清刷,没有涂电力复合脂,或复合脂封闭不好,使潮气侵入造成氧化使接触电阻变大而发热;4)铝导线与铜接点连接未加铜铝过渡接头;5)线夹结构不好,导线在线夹端口受伤断股;6)线夹大小与导线不配套,输电线连接点前后截面及导流能力不匹配;7)线夹结构造成的磁滞涡流损耗发热。
热像仪介绍
此次检测中,杭州美盛提供了C系列红外热像仪,其探测器分辨率达到640X480,测量距离可达到百米,绝大多数设备上的测点在这个高度以内,可完全保证测温精度。

以往常规的红外热像仪像素只达到320X240,即便采用7°镜头,对于耐张线夹这样的测量,有效距离远远不够,并且测温数值远远低于环境温度,根本无法发现设备缺陷,为设备故障埋下了隐患。而美盛C系列红外热像仪在检测耐张线夹类似设备时,可在屏幕上清晰的看到其发热点(如下图所示),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隐患并可进行针对性的处理。提高设备的可用性、安全性和可靠性,降低供电成本。
使用美盛C系列红外热像仪拍摄的其他耐张线夹的红外图片,发热点清晰可见